当前位置: 首页 > 政治组 > 创造思维性政治课堂,激发学生学科思维

创造思维性政治课堂,激发学生学科思维

2020年04月29日 20:17:29 访问量:196


摘  要:当前课程建设与发展的新形势下,开展以“核心素养”为导向的教学成为我们思考和探索的关键,如何基于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,培养学生的学科思维,激发学生的思维潜能?通过创设思辨性问题、生活性情境、个性化总结和开放性作业四个方面突破以达到以问启思、以情诱思、以理明思和以用辩思,真正做到激发学生的思想政治学科思维。

关键词:核心素养;思维性政治课堂;学科思维

孔子曾说:“不愤不启,不悱不发。举一隅不以三隅反,则不复也。”“启”和“发”二字说明了启迪学生思维的重要性。我国当代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也曾经指出,“教师之为教,不在全盘授予,而在相机诱导。”当前的思想政治课改革的目标指出,要“以核心素养”为框架,四个要素(政治认同、理性精神、法治意识、公共参与)在内容上互相交融、在逻辑上相互依存,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。”可见,激发学生的学科思维显得特别重要。那么如何激发学生的学科思维呢?

1创设思辨性问题,以问启思

学生实际尤其是学生的思想实际,是思想政治课启发的基点。只有真正的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,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机,从动机上思考,才能真正的达到对学生的启发。而问题本身是激发思考的源泉。

思想政治课堂不能够真正激发学生学习兴趣,培养学生学科思维的关键在于不能够形成启发性的问题。因此,在思想政治课堂教学过程中,创设具有思辨性的问题,才能够真正让学生思维“动”。正如,学启于思,思源于疑。设置疑难问题,能够有效地点燃学生思维的导火索。

比如在教学“企业的经营”一课时,通过设问“假如你们家经营了一家服装厂,而且每年的利润也不错。在经营的过程中,有家公司看中了你爸爸所在的公司技术,提出出资200万收购,这个时候他为难了……”这个时候,教师设置问题“假如你爸爸让你出注意,你会怎么建议他?”此时,学生会犯疑,既然经营不错,干嘛要卖出去呢?这样的问题便能够激发学生思考。学生便不再将知识固定在“兼并”上。从而总结归纳得出三种情况:一是,同意被兼并,这样可以直接获得200万,可以用这200万经营其他的项目;二是不同意,那么将会面临企业经营不善破产的危险,或者不得不继续加大投入,更新技术,开拓市场;三是,同意收购,但是要求以技术入股,实行强强联合,这样获得长远利益。

通过这种思辨性问题的设置,学生在问题中思考,以问启思。

2创设生活性情境,以情诱思

学启于思。思维活动的效果,既受到思维者所处环境的影响,又取决于思维者的思维状态。因此,在思想政治课堂教学过程中,结合教材和学生的年龄特征,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思维生活情境,让学生以生活为基础,在生活情境中感知生活、理解生活、深化生活、应用生活。将学生的思维激发的到最佳的状态。

比如在教学“劳动与就业”一课时,设置如下教学系列情境:

被称为“中国第一考”的国家公务员考试,报名人数已由1994年的4400人,增至2014年的152万人。据统计,2016年度国考报名已过半程,目前超过32万人报名,但岗位“冷热不均”。最热岗位来自人社部,竞争比达1430比1,仍有1358个岗位报考人数为零。刚毕业的大学生小王也加入了国考的行列中。

1.小王的爸爸老王看到小王这样,告诫小王“三百六十行,行行出状元”,劝他放弃,选择其他的职业。

对于这句话你是怎么理解的?

2.由于小王也报考了最热门的岗位,结果没有成功,最后只能选择在一家不知名的公司上班。小王整天感到郁闷,自己一个大学生却要和一群没有文化的人在一起工作,而且跟他一起来的一名只有高中文化的职员已经得到了升职。

如果你是小王的老板,怎么开导小王?

3.小王经过老板的开导,变得勤奋和乐观起来,经过努力也成为了一个部门的经理。但是爸爸老王的事情又来了。退休的老王在家耐不住寂寞,跑到外边帮人装修房子,想挣点零花钱,帮儿子也减轻点负担,但是干了一个月,包工头一毛钱都没有给。

如果你是小王,应该如何帮助老爸讨薪?

通过创设生活话情境,切割情境,设置层次性问题,让学生学生在情境中主动探索,在问题中主动思考,紧抓学生的兴趣点、思维障碍点,促使学生利用已有知识,分析问题,掌握思想政治学科的思维方法,从而获得新的发展。

3创设个性化总结,以理明思

课后小结是回顾、总结这一节课是否成功、是否达到了预期的目的,可以起到备忘录的作用,又能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,在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。课堂小结不单可小结本课知识点,也可适时小结学法,抑可由教师提出启发性的问题让学生自己小结,甚至也可把生生间的互评带到课堂小结中来。

比如在教学“企业的经营”与“劳动与就业”两课时,按照课堂内容的不同形式,结合个人的特点,笔者设置了以下总结:

(一)思维线索类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通过脉络清晰的思维线索串联起知识,这样的总结可以帮助学生理清所学知识的层次结构,掌握其外在的形式和内在联系,形成知识系列及一定的结构框架,可以聚合思维。

2知识总结类

劳动最光荣,实现价值创财富。

个人有权利,一共八项要知道。

就业意义大,价值个人和社会。

就业有压力,解决措施要牢记。

主体分清楚,国家企业和个人。

权利要维护,签订合同有保障。

遇事别动粗,通过法律找途径。

通过这样的类似顺口溜的形式,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相对变得趣味化,这样也能够激发学生创作的热情,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。

3知识框架类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通过按照“是什么”、“为什么”及“怎么办”的思路,将知识之间的前后联系串联起来,思路更加清晰,使得总结更具有概括性。

总而言之,课后小结是把教学实践中的""""加以总结,变成自己的教学经验,也是通过言传身教,以理明思。启发学生不断总结和反思,在总结聚合思维,在反思中发散思维。

4创设开放性作业,以用辩思

杜威曾经说过“使儿童认识到他的社会遗产的唯一方法是使他实践,那些使文明成为文明的主要的典型的活动。”思想政治学科教学的真正目的是让学生能够达到“知”、“情”、“信”、“意”、“行”的结合,其落脚点在“行”。创设开放性的探究性作业,这样既能及时反馈,又能促使学生反思,在实践中辨别思考,达到以用辩思。

比如,在教学“企业的经营”一课时,在课前布置了“请查找你崇拜的企业家及他的成功故事”。在课堂上,学生纷纷列举诸如:马云、李彦宏、比尔•盖茨等,并激动的在课堂上去展示分享。在教学“树立正确的消费观”一课时,布置了课后作业“搜集超市中消费心理的应用”。学生也显得兴趣十足,并找到了很多有关超市购物中利用到消费心理,也有同学提高了在以后的购物中要注意这些“购物陷阱”,合理消费。

总之,思想政治课要配上生活的琴弦才能变得丰富多彩,才能更加有趣味性,配上思维的旋律才能更加美妙、生动有感染力。这样的课堂上师生的关系是和谐的,知识的授予是生成的,学生的思维是开放的。正如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:“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,而在与激励、唤醒和鼓舞。”通过以问启思、以情诱思、以理明思、以用辩思。这样才能真正达到用一个生命点燃另一个生命,用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,培育学生的学科思维,提高学生的学科素养,让学生的思维之泉不断涌动。

[参考文献]

1        王恒富.创设有思辨性的思想政治课堂.[J].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43.

2        朱明光.关于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思考.[J].思想政治课教学20161.

3        胡兴松.思想政治课教学方法首论()启发教学.[J].中学政治教学参考,19987.

编辑:白旭飞
评论区
发表评论

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,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
搜索框
教育部 中国现代教育网 不良信息 垃圾信息 网警110
郑重声明: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,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,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。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,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;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,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【通知—删除】义务。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,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,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。五台县槐荫中学 特此声明。